地源熱泵是一種利用淺層地熱能源(也稱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能量)的既可供熱又可制冷的高效節能系統。
地源熱泵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由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熱能轉移。一般在空調系統中,地能分別在冬季作為熱泵供熱的熱源和夏季制冷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提高溫度后,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熱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戶可以得到5kWh以上的熱量或冷量。
熱泵工作原理 :作為自然界的現象,正如水由高處流向低處那樣,熱量也總是從高溫流向低溫。但人們可以創造機器,如同把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而采用水泵那樣,采用熱泵可以把熱量從低溫抽吸到高溫。所以熱泵實質上是一種熱量提升裝置,它本身消耗一部分能量,把環境介質中貯存的能量加以挖掘,提高溫位進行利用,而整個熱泵裝置所消耗的功僅為供熱量的三分之一或更低,這也是熱泵的節能特點。
熱泵與制冷的原理和系統設備組成及功能是一樣的,對蒸汽壓縮式熱泵(制冷)系統主要由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和節流閥組成:
壓縮機起著壓縮和輸送循環工質從低溫低壓處到高溫高壓處的作用,是熱泵(制冷)系統的心臟;
蒸發器是輸出冷量的設備,它的作用是使經節流閥流入的制冷劑液體蒸發,以吸收被冷卻物體的熱量,達到制冷的目的;
冷凝器是輸出熱量的設備,從蒸發器中吸收的熱量連同壓縮機消耗功所轉化的熱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卻介質帶走,達到制熱的目的;
膨脹閥或節流閥對循環工質起到節流降壓作用,并調節進入蒸發器的循環工質流量。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壓縮機所消耗的功(電能)起到補償作用,使循環工質不斷地從低溫環境中吸熱,并向高溫環境放熱,周而往復地進行循環。
熱泵分類
蒸發器冷凝器根據循環工質與環境換熱介質的不同,主要分為空氣換熱和水換熱兩種形式。這樣熱泵或制冷機根據與環境換熱介質的不同,可分為水—水式,水—空氣式,空氣—水式,和空氣—空氣式共四類。
利用空氣作冷熱源的熱泵,稱之為空氣源熱泵??諝庠礋岜糜兄凭玫臍v史,而且其安裝和使用都很方便,應用較廣泛。但由于地區空氣溫度的差別,在我國典型應用范圍是長江以南地區。
利用水作冷熱源的熱泵,稱之為水源熱泵。水是一種優良的熱源,其熱容量大,傳熱性能好,一般水源熱泵的制冷供熱效率或能力高于空氣源熱泵,但由于受水源的限制,水源熱泵的應用遠不及空氣源熱泵。
地源熱泵工作原理及分類
地源熱泵則是利用水源熱泵的一種形式,它是利用水與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進行冷熱交換來作為水源熱泵的冷熱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熱量“取”出來,供給室內采暖,此時地能為“熱源”;夏季把室內熱量取出來,釋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時地能為“冷源”。
地源熱泵供暖空調系統主要分三部分:室外地能換熱系統、水源熱泵機組和室內采暖空調末端系統。
其中水源熱泵機主要有兩種形式:水—水式或水—空氣式。三個系統之間的水或空氣換熱介質進行熱量的傳遞,水源熱泵與地能之間換熱介質為水,與建筑物采暖空調末端換熱介質可以是水或空氣。
地源熱泵同空氣源熱泵相比,有許多優點:
(1)全年溫度波動小。冬季溫度比空氣溫度高,夏季比空氣溫度低,因此地源熱泵的制熱、制冷系數要高于空氣源熱泵,一般可高于40%,因此可節能和節省費用40%左右。
(2)冬季運行不需要除霜,減少了結霜和除霜的損失。
(3)地源有較好的蓄能作用。
地源分類
地源按照室外換熱方式不同可分為三類:
1.土壤埋盤管系統,2.地下水系統,3.地表水系統。
根據循環水是否為密閉系統,地源又可分為閉環和開環系統。
閉環系統:如埋盤管方式(垂直埋管或水平埋管),地表水安置換熱器方式。
開環系統如抽取地下水或地表水方式。
此外,還有一種“直接膨脹式”,它不象上述系統那樣采用中間介質水來傳遞熱量,而是直接將熱泵的一個換熱器(蒸發器)埋入地下進行換熱。
地源熱泵應用方式
地源熱泵的應用方式從應用的建筑物對象可分為家用和商用兩大類,從輸送冷熱量方式可分為集中系統、分散系統和混合系統。
家用系統:用戶使用自己的熱泵、地源和水路或風管輸送系統進行冷熱供應,多用于小型住宅,別墅等戶式空調。
集中系統:熱泵布置在機房內,冷熱量集中通過風道或水路分配系統送到各房間。
分散系統:用中央水泵,采用水環路方式將水送到各用戶作為冷熱源,用戶單獨使用自己的熱泵機組調節空氣。一般用于辦公樓、學校、商用建筑等,此系統可將用戶使用的冷熱量完全反應在用電上,便于計量,適用于目前的獨立熱計量要求。
混合系統:將地源和冷卻塔或加熱鍋爐聯合使用作為冷熱源的系統,混合系統與分散系統非常類似,只是冷熱源系統增加了冷卻塔或鍋爐。
南方地區,冷負荷大,熱負荷低,夏季適合聯合使用地源和冷卻塔,冬季只使用地源。北方地區,熱負荷大,冷負荷低,冬季適合聯合使用地源和鍋爐,夏季只使用地源。這樣可減少地源的容量和尺寸,節省投資。